一带一路文稿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不仅对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与繁荣同样产生深远的影响。习主席关于“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将会对国际美术交流展览搭建平台,为各国高水平艺术的广泛传播与相互学习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文化艺术独特性与经典性的展示,让我们有可能在借鉴与赏析的同时,思考本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与现代的发展问题,探究中西融合、洋腔中唱的民族美术新面貌的可能性。特别是西画中的对景写生与中国画“道法自然,胸中丘壑”的写生的不同与审美差异,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价值观对于东方艺术注重心性与主观感受的表达的借鉴转移与个性化的趋势,以及各国传统文化精神如何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彰显其内涵与品质的当代性,这些都是带给我们去研究和思索的问题。
当前的美术展览繁荣且活跃,这是积极的一面。艺术惠民,艺术为人民,艺术进万家,对普及大众的审美,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是值得肯定的。但展览过于频繁极有可能带来的是艺术作品的学术水准、艺术水平和作品品质的降低。一个接一个的展览邀请,使得艺术家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一幅精品佳作,多的是一份浮躁和无奈的应酬,少的是一份宁静致远的思考和精益求精的反复推敲……
艺术家的艺术构思是在从容和自由的状态下且时间充沛的前提下才会有出彩的瞬间和妙想的奇思。而艺术创作是在此基础上的敏锐感觉和激情表达,是在没有外在压力与包袱的一种对艺术的淡定与自觉,是对艺术作品格调与品味的一种精湛的追求,是对画面意境营造的一种艺术升华。
艺术创作的高峰一定是在先有高原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高原基础厚,作品自然有分量。基础厚的作品自然在思考历史感、文化性、艺术性、思想性、震撼力上有充分的储备。故高峰之作一定是奠定在高原之上的经典力作的大作品,能在美术史上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有着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并且把它放到世界美术史上去衡量与鉴赏毫不逊色。这是体现民族艺术特征与独特性的坐标。所以,作为专业的、学术的美术创作与展览一定要起到引领的作用,要有体现中国精神传承的担当意识,要有振兴和弘扬中国文化的自信。努力出精品,出力作,创作出有血肉,有精骨,有高原,上高峰的佳作,在艺术高原上铸就艺术高峰。在回报祖国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陈辉 2017.5.26
- 01 程耀钢笔速写 序
- 02 时空叙事 幻象迭出
- 03 借古开今 时代新象--品读石峰山水作品
- 04 在北京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上的发言
- 05 一方水土 一方乡情
- 06 2024尹鹏出书(序)
- 07 受教多师 艺道恒长
- 08 前言
- 09 千峰万壑任纵橫,尽在激情表现中
- 10 广州画展开幕式线上讲话
- 11 物境•心境•意境 ~ 陈辉2022年新作
- 12 小品不能小 小品要有大气象
- 13 写在“风与物游”画展上
- 14 陈辉随笔写在差途中
- 15 在~“风与物游”陈博贤 柴鑫萌双个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 16 美术学学术研究的重点与前沿
- 17 江河:陈辉水墨画研究
- 18 在白雪石研讨会上的讲话
- 19 胸怀浩远 笔耕不辍
- 20 写在非常时期的水墨实验课上~2020研究生选课
- 21 水陆兼程 多元并蓄 一 肖飞作品印象
- 22 综合材料创作课
- 23 乡情水缘 初心向往
- 24 相由心生.明心见性~写在刘佳画展前
- 25 铢积寸累~写在秦祺篆刻展前
- 26 即兴写在刘宇然毕业展上
- 27 传承与发展——回眸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28 关于中国画的现代化——谈吴冠中先生“移花接木”之艺术思想
- 29 笔拙至简 以神塑形~观邓灿水墨作品
- 30 3.2018研究生新生见面会讲话稿
- 31 16届大学良师益赠词友
- 32 艺术设计与艺术创作学科前沿发言提纲
- 33 序
- 34 受益多师、勤于耕获 ------观张雨画丹霞近作
- 35 一带一路文稿
- 36 百扇语意(序)
- 37 情系边疆——民族题材创作谈
- 38 南京中国画教学研讨会
- 39 师法自然 本真由心 ——关于中国画教学与写生(一)
- 40 光影变奏 墨韵飞扬 专访清华美院陈辉教授
- 41 悟法其用 珍视特色 ——关于中国画教学与写生(二)
- 42 道法自然,以心接物——读程雁滨先生小品近作
- 43 【人民艺术】诗画背后,是浓浓的皖南乡情——专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辉
- 44 道法自然,以心接物——读程雁滨先生小品近作
- 45 开宗立派 教书育人 —— 纪念白雪石先生百年诞辰
- 46 关于中国画教学
- 47 王涵画展前言
- 48 【甄至沙龙】“甄品至真至美”之“丹青雅韵”——陈辉谈国画品鉴
- 49 流光徘徊中的乡土主义景观
- 50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 51 “高秋独眺,霁晚孤吹”
- 52 重估中国当代绘画”之十四
- 53 冯远序
- 54 《中国书画周刊》之——陈辉:光影交会间的真实、虚幻与感动
- 55 自我归宿水墨中
- 56 陈辉老哥
- 57 陈辉水墨画:诗与思的生命情怀
- 58 寓绚烂于简淡
- 59 羽 化 而 登 仙
- 60 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 61 亦真宜幻之诗情
- 62 诗意的风景
- 63 流 光 徘 徊
- 64 多极一体
- 65 遥 远 的 “ 技 痒 ”
- 66 陈辉水墨画:诗与思的生命情怀
- 67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 68 积铢累寸 即景生情
- 69 水韵墨趣
- 70 意幻与精神
- 71 新建中国美术馆提名展500短文
- 72 综合训练与基础教育
- 73 造型基础课程探究
- 74 坚守艺术理想的行者
- 75 基础教学学科前沿阐析
- 76 当 代 水 墨 画 语 言 表 现
- 77 对中国当代水墨画的思考
- 78 中国画艺术的架构因素
- 79 前 言
- 80 当 代 水 墨 的 视 觉 与 传 播
- 81 醋 溜 白 菜 与 纯 正 口 味
- 82 创 作 感 言
- 83 笔 墨 当 随 造 型
- 84 笔 墨 当 随 意 境
- 85 基础教育与创造性培养
- 86 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研讨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