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立派 教书育人 —— 纪念白雪石先生百年诞辰
陈辉在白雪石百年纪念活动上的发言
白雪石先生是学生们敬仰爱戴、且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好老师,也是在中国美术史上开宗立派,留下辉煌印记的大艺术家和教育家,他对推动中国画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生一生学习传统,但又敢于突破旧模式,思想先进,积极开拓创新,正是这种开拓创新,成就了白派山水绝对符号性的经典范式。先生的绘画兼北宋画风之严谨庄重,明净俊细,又融元代画风之悠然雅致,清气灵动。是传统的笔墨形式与现代生活感受完美结合于一体的当代大家。在长期的苦心实践和积累中,不断地改良与探索,突破了程式化样式的束缚,,走出了属于先生自己独有的,特色鲜明的艺术之路,先生的作品是对“出新意于法度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最好诠释。
先生一生坚持写生,但又不拘泥于客观自然的束缚。先生的写生不是对自然的客观模仿,而是对自然理解和感悟的心中之象,不是对自然的照搬,而是对自然的重构。正是这种理解和重构,创造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品种和新品貌。先生从绘画初始就开始了写生,足迹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师法自然,写生无数,将客观的实景与主观意象的虚境融入于笔墨中,寄情于山水间,作品充满着情与景汇,形神兼备,情境交融,物我两忘的田园般的诗情画意,且前无古人。这是先生真情实感的心灵写照。是以境取胜的典范。先生的艺术做到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其中的代表作品有《太湖风光》 《春江渔歌》等。
先生一生没有留洋系统地学习西洋画,是地地道道的本土画家,但先生的绘画艺术却走的是中西结合之路,正是这种结合,开启了一条探索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的新方法。先生是古为今用、师法自然的倡导者,还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践行者。先生的山水画把中国传统的青绿山水与西洋画的光影与明暗进行合理嫁接,再配以透明清淡的水中倒影或山间流云,形成了近浓重、远清雅的渐次推移,虚实相间,层次分明,扩展了画面的空间感。先生运用中国传统金石线的塑造法与西洋画强调的体量感的对比来进行合成,苍劲古朴的金石线与厚重的体块形成了恰当的呼应,强化了画面的视觉张力,提升了作品的震撼力。先生把中国画的散点成像与西洋画的比例分割进行了重构,外型的裁剪和单纯与结构的密集变化,形成了空白与虚实体的对比统一。有关先生中西结合的力作,当以漓江山水最为有代表性。无数次的游历与写生,漓江山水那扑朔迷离,亦真亦幻,空朦湿润,细雨无声,雾中的天光水影之微妙变化被先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东方审美意境的又一次重现。这其中的代表作有《千峰竞秀》 《丽江春色》等。
先生一生把生活与艺术结为伙伴,但先生始终没有忘记推动中国画的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并一直守望着那份探索的寂寞与孤独,正是这种寂寞与孤独的守望,中国美术史上闪烁着一个影响中国山水画现代化发展的璀璨星座。先生首先是在构图上采用平移展开与高远透叠的空间处理,将中国传统山水的成像形式赋予了横向与纵向的稳定性和多层次的整体布局,增加了画面的可视性,摆脱了单一的程式化构图。在笔墨的运用上采用了“浓、淡、干、湿、破”的方法,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对现实生活中的山水形态特征的意象提炼与概括,是似像非像、似与不似之间的神形妙笔。在保留传统笔墨意韵的同时,又发展了笔墨表现地域特征的时代性,无论是长卷式的巨幅之作,还是绝句式的小情小景,都透露着中国画的现代性气息。这其中的代表作有《燕山之秋》 《丽江春意》等。
先生一生为艺术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从不张扬,从不宣传自家门派之所能,一派君子之风,正是这种低调的做事品行,传递和彰显着先生厚德载物,行胜于言的优良品质。先生所教过的学生无不赞叹先生为人之品格,为学之态度,为艺之精神。先生为人师表,赢得尊重,先生言传身教,受益匪浅,先生技艺精湛,折服众人,先生真情实感,艺术常青。在教学中,先生提倡精读传统,并要发展传统的思想,告诉我们要学会迈进传统,还要学会走出来的传统发展观,因材施教,注重特色。这在当时的教学上,是极为先进且符合艺术教育特点的好理念、好方法。先生还一直以鼓励的方式指导学生,为同学们学习中国画树立了信心,建立了兴趣,引导了方向,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先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深深地影响着已成为教师的我们,并在无限的承传和发扬着先生留下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先生的绘画艺术已在中国美术史上和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还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热爱和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先生艺术所呈现的本土性,当然具有世界性。
先生的艺术高度源于传统,得于写生,贵在积累,重在坚守,成在创新。这对于我们学习绘画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 01 程耀钢笔速写 序
- 02 时空叙事 幻象迭出
- 03 借古开今 时代新象--品读石峰山水作品
- 04 在北京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上的发言
- 05 一方水土 一方乡情
- 06 2024尹鹏出书(序)
- 07 受教多师 艺道恒长
- 08 前言
- 09 千峰万壑任纵橫,尽在激情表现中
- 10 广州画展开幕式线上讲话
- 11 物境•心境•意境 ~ 陈辉2022年新作
- 12 小品不能小 小品要有大气象
- 13 写在“风与物游”画展上
- 14 陈辉随笔写在差途中
- 15 在~“风与物游”陈博贤 柴鑫萌双个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 16 美术学学术研究的重点与前沿
- 17 江河:陈辉水墨画研究
- 18 在白雪石研讨会上的讲话
- 19 胸怀浩远 笔耕不辍
- 20 写在非常时期的水墨实验课上~2020研究生选课
- 21 水陆兼程 多元并蓄 一 肖飞作品印象
- 22 综合材料创作课
- 23 乡情水缘 初心向往
- 24 相由心生.明心见性~写在刘佳画展前
- 25 铢积寸累~写在秦祺篆刻展前
- 26 即兴写在刘宇然毕业展上
- 27 传承与发展——回眸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28 关于中国画的现代化——谈吴冠中先生“移花接木”之艺术思想
- 29 笔拙至简 以神塑形~观邓灿水墨作品
- 30 3.2018研究生新生见面会讲话稿
- 31 16届大学良师益赠词友
- 32 艺术设计与艺术创作学科前沿发言提纲
- 33 序
- 34 受益多师、勤于耕获 ------观张雨画丹霞近作
- 35 一带一路文稿
- 36 百扇语意(序)
- 37 情系边疆——民族题材创作谈
- 38 南京中国画教学研讨会
- 39 师法自然 本真由心 ——关于中国画教学与写生(一)
- 40 光影变奏 墨韵飞扬 专访清华美院陈辉教授
- 41 悟法其用 珍视特色 ——关于中国画教学与写生(二)
- 42 道法自然,以心接物——读程雁滨先生小品近作
- 43 【人民艺术】诗画背后,是浓浓的皖南乡情——专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辉
- 44 道法自然,以心接物——读程雁滨先生小品近作
- 45 开宗立派 教书育人 —— 纪念白雪石先生百年诞辰
- 46 关于中国画教学
- 47 王涵画展前言
- 48 【甄至沙龙】“甄品至真至美”之“丹青雅韵”——陈辉谈国画品鉴
- 49 流光徘徊中的乡土主义景观
- 50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 51 “高秋独眺,霁晚孤吹”
- 52 重估中国当代绘画”之十四
- 53 冯远序
- 54 《中国书画周刊》之——陈辉:光影交会间的真实、虚幻与感动
- 55 自我归宿水墨中
- 56 陈辉老哥
- 57 陈辉水墨画:诗与思的生命情怀
- 58 寓绚烂于简淡
- 59 羽 化 而 登 仙
- 60 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 61 亦真宜幻之诗情
- 62 诗意的风景
- 63 流 光 徘 徊
- 64 多极一体
- 65 遥 远 的 “ 技 痒 ”
- 66 陈辉水墨画:诗与思的生命情怀
- 67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 68 积铢累寸 即景生情
- 69 水韵墨趣
- 70 意幻与精神
- 71 新建中国美术馆提名展500短文
- 72 综合训练与基础教育
- 73 造型基础课程探究
- 74 坚守艺术理想的行者
- 75 基础教学学科前沿阐析
- 76 当 代 水 墨 画 语 言 表 现
- 77 对中国当代水墨画的思考
- 78 中国画艺术的架构因素
- 79 前 言
- 80 当 代 水 墨 的 视 觉 与 传 播
- 81 醋 溜 白 菜 与 纯 正 口 味
- 82 创 作 感 言
- 83 笔 墨 当 随 造 型
- 84 笔 墨 当 随 意 境
- 85 基础教育与创造性培养
- 86 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研讨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