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意文脉——第三届黄宾虹学术提名展”在京开幕
2025-11-03
北京美协举办基层和新文艺群体美术工作者培训班
2025-11-03
水墨是时光的拓片,而我在残垣里种光——著名画家陈辉走进文化视界
2025-10-09-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转益多师 艺道恒长
发布时间:2023-12-18
光明日报 2023-11-26
作者:陈辉


荷香幽静处(中国画) 陈辉

岁月(中国画) 陈辉

晌午的光线(中国画) 陈辉
【艺术手札】
时间追溯到1997年3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在举办李睦、王君瑞、陈辉三人画展。展前我们曾通过院办邀请吴冠中先生来观展,直到展览结束前一天,吴先生的身影才出现在画展上。吴先生时而驻足画前仔细观看,时而询问创作缘由。期间,他就创作的形式语言、绘画直觉、艺术格调及审美判断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阐述,当时的情景,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观展中,吴先生走到我的作品《果实》前停了下来。当时的我还沉醉于彩墨画的探索中,先生并没有指出我的作品的具体问题,而是以一个让我至今受益良多的比喻,点出我作品的不足之处,即“醋熘白菜的纯正口味”。吴先生说:“做醋熘白菜要讲配料和火候,配料比例适当、爆火时间适度才有纯正口味。”当时,我理解为作品里的色彩和表现元素不能太多,要尽可能整体一些。“纯正口味”是指作品的单纯性、识别性与艺术性。先生还说:“艺术风格无处借,它是流淌在艺术家血脉里的灵魂涌动。”此后,我萌生了用纯黑白语言表现画面的想法。时至1999年,我开始了纯水墨艺术的探索,才真正领悟到“醋熘白菜的纯正口味”之说的深刻寓意,即作品中不要展现过多的表现技法,要呈现艺术表现的统一性与概括性。先生也曾说过,美术史中的经典作品各具特色,如果把它们不同的风格和技法都放到一幅作品中去呈现,那一定是不协调且缺乏整体感的。先生以生活中最普通的常识阐释了艺术表现中极具价值的道理,这些道理使我受用至今,也让我更加由衷地崇敬和怀念先生了。
艺术的源泉来自生活。我创作皖南题材作品,还得从1999年算起。我出生于安徽,眷恋着皖南的粉墙黛瓦和小桥流水人家。皖南民居错落有致,生活气息浓郁,墙内丹桂飘香、竹影摇曳,墙外绿荫茂密、青山掩映,四季分明且意境悠远。人们置身于此,诗情画意间便会产生一种物我交融的心境。那是1999年夏天的某日,我挎着相机、带着速写本游走在宏村房宇间的小道上,一处雕饰精美、壮观宏阔的古建筑映入眼帘,举目望去,门楣上方悬挂着一横匾“承志堂”。“承志堂”是清代盐商汪定贵的住宅,内有九个天井、七座楼阁、前后二进。整个大院不走雨路,亦可四通八达,气势恢宏,别具匠心。那天是阴天,建筑笼罩在充满湿气的灰色调之中。不知走到第几个天井下,天空中的云层突然散开,一道阳光直射于天井中,顿时,原本幽暗的灰色调式瞬间变为黑白反差强烈的对比调式。那道如金子般的阳光恰似舞台上的追光,使整个环境主次分明、空间感十足,犹如伦勃朗的《夜巡》一般震撼心灵。瞬间,我感受到以黑白水墨艺术表现此境的可能性。这种直觉与感动来自本土情景对艺术创作的启示。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把光带入了画面,通过主观意识的营造,幻化了实境中的虚境,通过水墨的特有韵致表现出黑白灰的变化,也表现出绵长岁月里乌黑斑驳的那份深沉与悠远。在坚守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同时,艺术创作应寻求一种对传统艺术进行当代转换的独特语境,我的光影水墨创作由此而生。
我在清华美院基础教研室执教有近25年的时间。这期间我教授过素描、色彩、图案、构成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积累对我今天的水墨画创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相得益彰的作用。素描课程中的造型规律与黑白灰层次变化,以及光影作用下空间形态与虚实关系的处理等;色彩课程中的色相、饱和度、明度变化,以及补色对比所带来的反差与呼应等;图案课程中的疏密秩序与点线面的平衡等;构成课程中的数据与面积差形成的比例分割之美,以及刮纸、揉纸、叠纸的综合运用所产生的肌理之美……今天,在我的水墨作品中,亦能看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也正是这些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感悟与经验,成为我的艺术创作中风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
长期积累,作品才有可能具有厚度与精度;独立判断,作品才有可能具有个性与特色;深入生活,作品才有可能具有温度与深度;读书修为,作品才有可能具有品位与格调;拓宽视野,作品才有可能具有当代性与共识性。生活升华了艺术表现,而艺术改变了生活品质。艺术家面对生活要有真感情,面对创作要具真性情,面对艺术要能守真情。
(作者:陈辉,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