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于斯为盛 | 陈辉:另一条路

发布时间:2023-10-19

01.jpg

天下梅山写生胜地系列活动


于斯为盛——当代名家研究展


指导单位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中共娄底市委宣传部

娄底市文旅广体局

娄底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新化县委

新化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中共新化县委宣传部

新化县文旅广体局

新化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化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执行单位

长沙市大美书画艺术交流中心


支持单位

北京珍鹤酒业有限公司

北京明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湖南原力视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学术主持

陈松长   刘  墨


策展人

李大伟


参展艺术家

展出精品力作180幅

邹传安  杜大恺  程大利  刘巨德

袁又琦  朱训德  范   扬  鲁晓波

陈   辉  鄢福初  马锋辉  刘   墨

(按年龄排序)


陈辉专辑


展览时间

2023年10月28日—11月10日


开幕式时间

2023年10月28日上午10:18


展览地点

湖南美术出版社(美仑美术馆)


另一条路

文/何先球


在人类历史中,文化乡愁本是一种普遍性的人文回望。陈辉先生水墨作品中,所呈现的这种浓稠“乡愁”,亦是在当代水墨世界中,唱响了迷境异幻般“堂前依旧故人影”的悠远画意与视觉绝响。


02.jpg


在表现题材上,陈辉先生敏锐地抓住中国历史在现代转向进程中,传统乡土风俗、文化伦理纲常、宗族观念与家国情怀在文化意义上的历史背影与精神特征。并把视角转换到这些符号的“内部”,以自我生命经验中的残垣断壁,配以日常物件,如几案屏风、楹联插花、窗棂旧椅,瓷器蜡烛、建筑雕花等物象符号,构成其水墨世界基础性的精神隐喻与象征形象。


03.jpg


陈辉先生作品中这些明晰而易于辨认的母题,并非传统概念图式的叠加,以及现实存在之“物质”;而是画家在长期写生体验、概括积累中,通过光与影、黑与白、虚与实彼此交融变幻,呈现出“造物之妙”的精神隐喻。这一点,在其自身的创作笔记中亦体现得非常显著。他说:“艺术的感觉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体验与直觉。艺术的灵感是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被激活的那一刻而获得的艺术冲动,如此的艺术冲动非常珍贵。多数的写生之佳作都诞生于此时的迸发。这是感动于生活和自然的艺术发现,慧于眼、应于手、得于心,蕴涵着生动的气韵和生命的气息。”


04.jpg


在中国艺术中,由水、墨、笔、纸(绢)四种基本媒材,交互融合成中国绘画传承数千年的独特视觉痕迹。水、墨、纸、笔彼此交融,生成枯、湿、浓、淡之变化,呈现“水墨积微”的视觉妙境,以及“素色为绚”的水墨艺术精神与视觉品质。软性毛笔的笔尖、笔肚、笔根带来的丰富书写形态,与水墨交融的墨液,依水性与笔痕,循着宣纸的纤维漫延,被纸浆吸收,形成极具情态化表达的勾皴擦点染等视觉意象。画面媒介的这种自足性特征,是绘画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05.jpg


在陈辉先生作品中,作为笔墨内涵精神的承载之物,水、墨、笔、纸四种基础介质,体现在把水性与墨性还原为“质料”的媒介属性,回溯到水墨的“语源”层面,巧妙避开元明以降水墨观念在“语义”层面上的意义与话语裹挟。他说:“继承传统的最好方式就是突破传统的已有模式,不断实验和创新。”在其创作中,元明以降的笔墨话语观念,作为其水墨创作实践的“垂示”与经验预设被悬置,而水墨“语源”层面中水性、墨性、纸性、笔性的视觉特性与精神内涵,成为其长期专注、凝视与研究的对象,并作用于其艺术实践中的某种自我洞见与反闻自性。其水墨意象,尚自然、尚清韵、尚透明、尚素朴,可称得上是一种优雅的放纵,亦呈现出画家强烈的理性与克制。


06.jpg


可以说,传统水墨艺术中的“水墨积微”与“素色为绚”,不仅是中国水墨艺术在“语源”层面上,水性、墨性、纸性、笔性的核心精神价值之一,亦是陈辉先生在创作中的精神法器。其笔墨形态,成为画面空间与形式的直接组成要素,而非附丽于传统概念,抑或为迎合表现对象的媒介附庸。在其作品中,水与墨的漫延恣肆与精妙控制,呈现为与天人共舞、神魔合一的彼此交融、收放、行止、凝集、渗透与叠加。其笔墨意蕴相当厚重,不仅画面层层积染着精微的笔痕层次,其笔墨形态始终明朗而精准地镶嵌于画面的空间结构之中,从而使笔墨的形态、节奏、气韵呈现为一种视觉秩序与和谐。


07.jpg


陈辉先生水墨艺术的这种探索与实验,无论是水墨本体之精神,还是语言媒介之实验,都是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大美术观”视野下,对水墨“语义”的悬置与“语源”的关注,以及超越古今、中西等二元经验的观念束缚中,对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水墨积微”与“素色为绚”的基本品质与精神内涵的自我诠释与探寻。其孜孜不倦的水墨实践与探索路径,不是为了达到某种话语共识中的被理解,而是通过其个体的艺术实践,感觉到水墨艺术在“水墨积微”与“素色为绚”的变幻莫测与视觉未知中,存在于画面的陌生感而被体验。


08.jpg


如果我们不从这种更加广阔的背景中,研究画家的艺术与生命成长经验,就无法理解陈辉先生在其水墨实践中,对空间、形式、图案、构成、媒介、以及观念的敏感与自我洞见。这种认知,是其超越元明以来经典传统的认知局限,而上升到“大美术”场域观认知层面上的结果。从传统艺术的“语源”,而不仅是“语义”上的认知与理解,使其在艺术实践中,获得更加广阔的传统识见与观念自由。


09.jpg


假如我们承认这种艺术多元倾向性的创造价值,那么,不管是代表传统的经典话语,还是代表“先进”的潮流话语,亦或是填补某一空白的新异形式与观念。其艺术创造的核心价值,都应该是体现在以贴近人性需求为核心价值的方向发展,这也许才应是中国艺术在语源层面上的恒定价值取向。而且,只有围绕这一核心价值取向,无论是什么路径、渠道、观念、形式,它在精神意义上,必定会饱含纵向的传承性和更新性;同时也会体现横向的适应性与包容性。


10.jpg


通过陈辉先生的水墨世界,我们发现,中国水墨艺术本质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精神体,在至真至诚的艺术实践探索中,你站在什么样的视角,就会挖掘出什么样的水墨精神。


作者:何先球(节选自《另一条路—陈辉的艺术世界》)


更多参展作品欣赏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陈辉简介

1959年生于安徽合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市高等艺术教育协会理事,全国高等美术教育书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第11届、12届、13届全国美展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