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山间的课堂

发布时间:2022-10-08

秋雨浸润的大龙门,较三年前平添了几分秀美。自疫情以来,这里首次迎来了清华美院绘画系的师生们。其中,陈辉教授带领2020级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共同开展了一次独特的山水写生课。


01.jpg

大龙门——何为风景写生基地


观摩学习、佳作赏析、作业批改……丰富的教学模块让同学们在艺术视角、绘画方法、审美判断等方面不断发现自身问题、发掘自身优长。他们以天地为宇、造化为师,用笔墨捕捉着大千变化,创作出不少生动佳作。


02.jpg

课前指导


学生写生作品


谭想:


这个假期我们与老师、助教和同专业的三个年级一同前往河北涞水大龙门村进行暑期的社会实践课程。在疫情发展的情况下,还能有外出的实践课程实属难得,所以也非常珍惜。我们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白天我们在村子里感受自然,努力用轻松自如的状态将自己对自然的感受通过笔墨呈现在画面上。在这个特定的时空里,自然环境与人的感受和情感融合,触发内心有感而发的去画去创作。晚上我们聚在一起看星星、聊学习、或只是毫无逻辑的闲谈~


在涞水的课程学习与日常生活都是愉快且充实的。这次直面自然的写生课程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体验!


03.jpg

《蔡树庵写生》 52cm × 45cm


04.jpg

《山顶的景色》 66cm × 45cm


05.jpg

蔡树庵风景


郭真如:


当我们实际地走在富有地貌特色的山岭间,曾经在画集里用眼睛浏览过的自然与乡野形象在脑海中与真实的龙门风光叠合在了一起。我们在这次写生中遇见水墨审美语言的自然底色,同时通过每日的绘画历练和构建语言。总希望写生能再长一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变化多端的景致和光色之间试错,体会和创造。


06.jpg

《叠涧居》 30cm × 60cm


07.jpg

《晨》 33cm × 33cm


08.jpg

同学们观摩陈辉老师写生


杨朝越:


心心念念的下乡写生课程如期进行了,庆幸没有被疫情所影响。运用毛笔和宣纸在户外写生是我第一次尝试,开始“实际操作”时掌握不好水墨的特性,实验了几张才渐入佳境,再加上老师的“及时补救”和细致讲解后,稍微明白了如何使画面整体,如何使画面气韵生动。有一天,爬上了山顶以后,俯视着看下面的村庄、树木、山脉等,那时才体会到中国绘画的观看方式,尤其在下完雨过后,大自然像张画一样把虚实、气韵安排得当,空气清新,很想在那里再呆上几天。在十天的写生生活中,每天都很充实,白天画画,晚上和同学们唠唠嗑,玩玩猫猫狗狗,看似很平淡的每天,对我来说是很珍贵的回忆。


09.jpg

《蔡树庵》 66cm × 45cm


10.jpg

《杏黄村房屋》 55cm × 55cm


11.jpg

杏黄村的老屋


梁明达:


在这几天我和老师游学观摩老师作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之前没有察觉到的高妙道法……帮助我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需要修行的方向。


12.jpg

《巷陌》 25.5cm × 57cm


13.jpg

《麓家》 57cm × 25.5cm


14.jpg

老师批改作业


董亦菲:


这次写生因为疫情而一波三折,师生线下共同探索交流也因此显得更加可贵。


大龙门的山石随晴雨、光线、角度而变化万千,初来我便深深地为这里的天工之美所折服。但在对景写生时,我想借自然之景表现出松动、随机的笔墨效果,以自我表达为主,因此在落墨前,会先选择单纯的主题,尽量把“一句话讲好”。


通过大量的实践尝试,我更理解了陈老师提过的“挖掘个人特点”“形式语言统一”和画面的完整性等要点。


15.jpg

《岩》 50cm × 50cm


16.jpg

《远山》 61cm × 26cm


17.jpg

赏析佳作


李俭:


进入古村,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之中的精力是宝贵的。近距离和大自然接触的环境,让我对于绘画中“师法自然”有了更精进的理解。不论是乡间聒噪的蝉鸣亦或是恼人的虫子,都是画面与生活的一部分。


18.jpg

《山间》 65cm × 33cm


19.jpg

《流转》 35cm × 35cm


魏传烁:


通过这十天的大龙门写生课程和陈辉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对于在国画风景写生中的画面组织以及黑白灰构成更加得心应手,在我选择画面时逐渐从盲目地临摹物像到有意识的经营构图,从第一天写生的生涩逐渐变得成熟,这其中确实少不得纠结和思考,但同样的我也有意识的在画面中寻找我需要的画面效果,在崇山峻岭的野三坡确实让我感受到了与以往画室内写生不一样的感受,总结下来这次写生确实让我收获颇丰。


20.jpg

《大龙门写生之一》 55cm × 55cm


21.jpg

《大龙门写生之二》 55cm × 55cm


22.jpg

讲评作业


杨柳依:


与恩师和同学们一同游历写生,是我人生中不能忘怀的珍贵经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明白了用心去感悟自然的重要性,在自然的复杂万象中聆听自己本心,扎根在当下的风光中,从而在画面中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23.jpg

《初阳》 30cm × 50cm


24.jpg

《山村小景》 26cm × 58cm


郭芳君:


有了不少收获,在创作中还是得投入更多的主观取舍,不要过多的做加法,多多尝试各种笔墨语言,感受自然并写生自然并不是机械的记录。虽然失败了很多,但也让我了解到了自己的短处,并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


25.jpg

《于野》 50cm × 30cm


26.jpg

《众山小》 50cm × 50cm


27.jpg

村中的小路


王书昊:


这次大龙门写生让我收获匪浅,我们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感受自然的美好。山峦与云雾,还有乡野的各色美景,都让我在绘画的过程中收获良多。


28.jpg

《蔡树庵写生之一》 34cm × 69cm


29.jpg

《蔡树庵写生之二》 34cm × 69cm


马孟天:


自然界是最富生机的所在,万物自由并且固定、复杂而又单纯地交织在一起,随意变换角度,眼前都是天然图画。在以往的几次写生经历中,总是容易被客观物象所束缚,也缺乏观察,体会不到自然中本身就存在的形式美感,往往陷入对客观对象的被动描摹中。其实,发现自然中的丰富有趣的形式,在某种预定形式下,对眼前的景物进行自由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创作出面貌各异的作品。不用苦心经营,也不用刻意求新,即便采用的是已经被奉为经典的语言,也能传达出微妙的不同,一切变化都会自然显现。


30.jpg

《龙门写生(一)》 38cm × 38cm


31.jpg

《龙门写生(二)》 50cm × 50cm


陈博贤:


自然拥有无穷无尽的魅力,每一次写生对于我都是全新的体验。此次有幸担任陈辉教授的助教,协助师父的教学工作,并与2020级同学共同在这“山间的课堂”学习,兴奋不禁流于笔端。


如何更好地驾驭中国画工具,将造化现实融于情思,并迹化为笔墨之韵是我和许多同学体会到的难点所在。写生的过程中,我试图突破自身固有的绘画模式,从天地的妙趣中寻求更多艺术的可能性,我想这也是山水写生的意义。尽管我较本科的学弟学妹们年长几岁,但他们多样化的创作面貌也给予我颇多启发,令我受益。十余天里,虽然困难常伴,但好在陈老师给予了我们有力的指导与帮助。更值得一提的是——先生们在疫情中的有限条件下奋力创作的进取精神,如一束暖光照亮了我们。特殊时期,老师克服困难,只为给学生带来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要感谢恩师辛勤的付出!


32.jpg

《秋暝图》 67.4cm × 34.3cm


33.jpg

《乡间印象》 67.4cm × 34.3cm


34.jpg

夜晚的大龙门——何为风景写生基地


课程结束后,师生返校途中疫情突发,学生们虽顺利进京并抵达学校,但紧随其后的老师们因所在地管控要求被阻隔途中,只能返回山间继续着画画的日子,艺术之花在静默的生活中绽放……


老师的作品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第11届至13届全国美展评委


36.jpg

《山村里的风景》


37.jpg

《即兴时刻》


38.jpg

《静默的花草》


老师寄语——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课


疫情三年来,暑期社会实践课首次外出,着实让同学们颇感兴奋。我们来到了河北省涞水县大龙门村——何为风景写生基地。同学们4人一个房间,高低年级同住,彼此相互交流、相互照应、相互学习,这是在学校里没有的乡村生活体验。10天的课程中,同学们每天上午乘坐村里的私家车赴杏黄村或蔡树庵村写生,朝发夕回。遇到下雨天,同学们就在宿舍里整理作业,看书习画,谈论有趣的事儿……


起初,面对纷繁的自然,同学们总是看一眼画一笔,笔墨缺乏气韵的连贯,感叹写生难。到后来,是看自然的节奏与画面的整体关系行笔施墨,感叹更难……然习画时常念的古人理法,若与自然理法相通,则尤为不易。不可只重技法而远离自然,也不可只重传统而忽视了自己。创作时,要舍得古人理法,须舍得自然理法的客观写照。需以形写神,在似与不似间,意象造型方能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写生应从结构入手,不能表现过于具象。以形态分割画面,形成比例美感与整体关系。将自然丰富的形态转化为中国画特有的平面化表现的视觉语言。


笔墨生发于心底,随心所向。笔为骨,墨为血肉,精神与境界是灵魂。格调与品味的基础建立在对观山听泉、卧居游历、道法自然、相由心生的体悟到渐悟至顿悟的过程。由此说中国画重感悟的过程,是以修养、境界取胜的。


10天的课程与乡村生活结束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留给了我们难以忘怀的时光……同学们取得的进步值得肯定,获得的生活体验值得收藏。师生们身居小院,面朝大山,秋风暖阳,烟火与诗画并存,收获与希望同行,过去了的,将会镀上暖暖的金光,留下的都是嘴角上扬的美好……


陈辉于近春园

2022.9.5


39.jpg

供稿:美015班全体学生、马孟天、陈博贤、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