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实正红——全国名家石榴主题美术作品邀请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
2024-12-21作品欣赏丨 丝路撷萃——首都美术家文艺志愿边疆采风作品展(三)
2024-12-21内含福利 | 灰瓦千秋韵,文化胡同藏——北京的胡同主题艺术作品展开幕
2024-12-21-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雅昌圆桌 | 数字时代:水墨与未来
发布时间:2022-06-18
元宇宙无疑是当下最热的一个话题,各个领域纷纷布局元宇宙概念,认为元宇宙会为未来的世界带来巨大的变革。对于艺术领域而言,元宇宙带来的不仅是对图像时代艺术质介与价值观念的改变,更是对绘画传统视觉经验形式的颠覆。毫无疑问,由数字与虚拟视觉认知框架与领悟模式构筑的元宇宙时代底层感知语境,是今天水墨艺术创作无法回避,也需要回应的时代境遇。
雅昌数字美术馆
数字与虚拟视觉不仅改变着这种传统的视觉经验范式,同时也激发着水墨艺术新的视觉形态、表现媒材与释义规则。元宇宙对于水墨艺术的创造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5月18日,“元视界—水墨与未来”在雅昌数字美术馆开幕,可以看做是打造艺术元宇宙的具体实践,此次展览将水墨艺术作品进行数字化、虚拟化媒介转呈,从虚拟视觉沉浸式的映射和交互视界中,探讨水墨艺术媒介面向未来的多样可能性。5月31日,“元视界—水墨与未来”移动端正式上线,同时,还举行了线上论坛。
“元视界——水墨与未来”展览现场
展览学术主持张敢,策展人蒋子俊以及参展艺术家杜大恺、刘巨德、鲁晓波、陈辉、宿利群、顾黎明、李佳、金纳、丘挺、何先球、刘心泉等嘉宾参与了此次论坛,大家围绕雅昌元宇宙实践规划,水墨艺术如何在虚拟与现实的交互狂欢中保持不被消解?数字时代如何实现中国水墨艺术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是否需要重新反思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研讨。
论坛开始,雅昌文化集团首席技术官、此次展览策展人蒋子俊首先介绍了雅昌文化集团举办展览的初衷以及在数字文化领域的布局。
他谈到,雅昌布局数字文化产业与国家文化大数据、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有关,雅昌以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核心,X-Lab示范基地为核心,衔接工业界、学术界、艺术界、政府以及协会还有资金,形成技术 + 人才 + 标准 + 版权 + 基建 + 资金平台,然后在通过智能图形技术、智能数据技术、智能推荐技术,为行业提供B2B、B2C的完整解决方案。
雅昌打造艺术元宇宙做了很多思考,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让艺术始终在线。具体到此次展览,探讨水墨艺术媒介面向未来的多样可能性;同时,让我们对水墨艺术的未来发展产生了诸多的思考:数字化时代,从创作、呈现,一直到观众的观看模式和思维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会给水墨艺术带来哪些变革?水墨艺术如何面对未来?
之后他对12位参展艺术家的艺术特色做了评述。
接着,此次展览学术主持张敢分享到:面对各种各样的概念,以及纷繁复杂的世界,艺术家们好像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尤其是VR、NFT、元宇宙等等与科技相关的概念,会对艺术家们形成一种压迫,在张敢看来这些对艺术家们的创作来说是种干扰,艺术家们可以不必理会。
波德莱尔曾说过: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偶然、短暂的这半就是时尚、风尚、道德、情绪等等,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有自身的特点,但我们衡量艺术的标准是不变的,永恒的。张敢认为我们应该重新思考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家可以利用科技提供的新材料和技术手段创作;另外一方面,需要反思科技及其后果。张敢从艺术与技术发展历史入手,为我们呈现了两者之间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最后,他讲到艺术最终应该回到永恒,情感、想象力以及对美的形式的追求。
展览现场
杜大恺首先发言,他谈到:元宇宙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渗透于社会的所有领域,成为一种时尚。历史地看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永远处于有限认识的状态,这是人之为人的局限,这个判断是绝对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类改变现实的愿望与行为亦永远不会停止。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赞成并欣赏元宇宙所做的任何努力,我们期待元宇宙能为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做出贡献。雅昌意欲借助元宇宙推进艺术的创新与传播,我个人表示赞赏,希望雅昌能够在这方面做出特殊贡献。我自己因为在元宇宙的技术层面茫然无知,还无法预测元宇宙能为水墨画的未来做些什么,但相信一个已经近于泛社会化的行为对任何人都会产生影响,身在其中,我愿意看到元宇宙对我的水墨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展览现场
刘巨德谈到:疫情之下,采用虚拟形式举办展览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但就艺术创作来讲,和人工智能没有多大关系,科技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运用,艺术最重要的还是流变和永恒的问题,艺术家更关心的是永恒,所有的流变是因为永恒而产生的。
老子曾经说过,他也知道工具好,但技术用多了以后,会伤害心灵和感觉,泯灭艺术家的灵感,艺术家的感觉是无法预料的,它非常的微妙和敏感,最重要的就是和自然对话,哪怕是一阵风、一棵小草、一只飞鸟,都会牵动他的心。与古人对话、相会是艺术家要做的。
展览现场
元宇宙在鲁晓波看来,是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融合,是数字生产和物理生产的种融合,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的融合,虚拟人生和现实人生的融合,当然还有一种价值,虚拟艺术品和现实艺术品有机的融合,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现在数字孪生,在产业界已经走得很前端了,数字时代来临,科技迅猛发展,对艺术产生重大影响,会带来多元艺术范式。今天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和人文学科深度结合艺术形态,一定是多元艺术生态中,体现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艺术没有先进和落后,每个民族和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这些风格源于该民族历史文化,甚至是生活方式。这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丰富多彩,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要探索新艺术形式,但艺术本体价值,始终要坚守。
展览现场
关于技术与艺术的问题,陈辉讲到,2001年李政道和吴冠中先生发起艺术与科学第一届展览,李政道当时说艺术与科学是硬币的两面,都源于人类活动最高部分,就是追求普遍深刻永恒道理,向未知探秘。
元宇宙现阶段的展览还比较初级,在未来,是否可以在虚拟空间增加一定的虚拟人,他们穿插在展览现场,可以与作品互动,作品增加一些解说和独白,可以把作品的局部放大,可以考虑结合自然光、灯光以至于环境的变化,增加一些比较独立性的展陈方式,观众之间还可以互动,这样就会使展览显得更为丰富和生动。
展览现场
在宿利群看来,数字美术馆的概念非常好,雅昌做了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未来如果能够将数字美术馆和博物馆结合起来就更好,还有打造艺术家个人的数字美术馆,也非常的重要。
还有,如果能够将数字美术馆与大众生活学习连接起来,比如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通过这些数字美术馆,进入到美术馆中,这是非常好的,观者能得到相关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审美认知度,提高审美的水平。
展览现场
顾黎明谈到,数字媒介重新建立了一种视觉方式,在数字化时代,艺术家何为?有两个思路:要么跟着时代跑,跟着科学跑;另外一种就是,艺术家回避时尚性,强调溯源,强调创作人的价值,基本情感的感受力。
展览现场
数字技术发展,使得各个领域去中心化,人们接触艺术的方式,观赏方式,作品流传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水墨与未来,在李佳看来,一方面探讨水墨艺术,另一方面,让人们能看到艺术品呈现方式,更加多元立体,看到数字艺术在重新建构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当然,展览业试图让艺术欣赏脱离空间和时间的这种局限性,给观众身心更多的体验。从水墨创作的角度来看,展览让我看到了水墨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媒介在未来发展更多可能性。
展览现场
第一次做这样的展览尝试,金纳对展览还是充满了期待。金纳认为艺术强调个人思考,科技进步服务艺术创作。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大学学习,三十多年的教学以及创作实践,能够感受到技术的进步,比如最早我们临摹作品是从画册中,还有老师们的画稿,现在可以借助高效的扫描打印技术,让学习更为方便;还有现在的线上教学,让教育不受空间、人群的限制,对传统文化传播起到高效直观作用。
艺术家利用科技发展,可以使自己的创作表达更自由更充分。回归到传统水墨画,还是认为要以人为本,强调对传统文化认识和对笔墨精神的理解。
展览现场
丘挺谈到:2022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采用线上的方式,带来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流量非常大,并且具有国际传播性,在今天数据时代,科技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元宇宙时代,我们要谨慎的对待这一概念,新科技带来新思维,知识生产逻辑和未知的可能,给各种跨界融合形成巨大空间,是值得期待的。
作为水墨艺术家,一方面要重构知识生成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时时警觉科技功利主义所带来的对艺术本体的消解。
展览现场
疫情使得线下展览转为线上,这种转变也导致新的观念和视觉媒介的呈现,比如元宇宙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何先球回顾了中国艺术发展的历程,认为元宇宙概念带来绘画在视觉范式上的改变是转折性的,也就是从传统物质性的视觉质介转化为数字化的虚拟视觉质介。这种转变是本质性的,不同于以往绘画历史上任何一次视觉质介与空间机制的转化。
展览现场
刘心泉讲到,论坛可以看到各位老师们以及艺术家们,面对时代、艺术那种开放的姿态和包容。同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也不断的反思,我们创作者到底在创作什么?人如何为人?触发我们去思考本质性问题。
水墨艺术的创作,需要不断的与自己、他人、现在、过去、未来保持一种互动,在互动中会产生一种原发性感应,这就是刘心泉体验最深的诗性表达,水墨的水、墨、纸,非常能对接我们的身心。而在元宇宙这样一种表达方式里,它能承载更多的信息,所以刘心泉觉得水墨在未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张敢最后总结到:
今天谈了艺术与科技的可能性,历史发展就是这样,有时候艺术家的探索给科学家提供动力,我记得有部动画片叫《怪物史莱克》,其中有只毛驴,第一部中它的毛发是一片,第二部变成一根一根,可以看到技术在进步,艺术促进了技术的发展,返过来技术也为艺术表达提供巨大空间,西方人对艺术和科技的反思,都是科学家提供给我们的,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的看待人生和这个社会,这非常重要。
艺术关乎情感,不管什么时候,如果不表现情感,不表达人类对美的追求,艺术就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我认为这一幕永远不会出现,艺术家们对美的追求,对永恒性的追求,一定会长久的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