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意文脉——第三届黄宾虹学术提名展”在京开幕
2025-11-03
北京美协举办基层和新文艺群体美术工作者培训班
2025-11-03
水墨是时光的拓片,而我在残垣里种光——著名画家陈辉走进文化视界
2025-10-09-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光影墨影交织,陈辉的新水墨艺术
发布时间:2022-04-06
清华大学美院教授陈辉笔下的村落、小桥、流水、云雾、烟霞、冰雪、窗外的天光……,仿佛带我们进入一个光影斑驳、虚实交织的疏明之境。

在陈辉的创作中,题材只是形象的来源而非形象本身,光才是画面的主导者与魔法师。

陈辉 :1959年生于安徽合肥,198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委员,基础部主任,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美术分部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北京市高等艺术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展览馆协会展示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

在当代水墨领域,始终绕不过的辩题就是:该继承正统,还是创新思维?在这个问题上,陈辉的态度并不激烈:“中国传统经典的东西,是无法超越的。它一定具备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这个永远要借鉴和学习。”

但他也不赞成一味在形式上“复制”古人的制式与技法:“如果承认社会、时代是发展的,就应该承认‘传统’也是发展的。从绘画的表现形式、技巧,到价值观都在发生变化。”

首先,他摆脱了国画按一定方向、顺序铺陈内容的做法。大胆采用了西方的构图思维:强调在画面中先建立符合比例美感的框架,在于框架中统筹全局。这种源自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比例思想,使画面在笔墨恣意外,增加了一种秩序的美感。

其次,在造型上注重提炼形体,尽量衰减细节。这种重意轻形的做法,又与传统的水墨不谋而合。

民国时期,陶冷月在西湖风景中加入月光的表现,一时间别开生面。但总的来说,水墨画中的外光表现,在20世纪现代水墨实践中并不普遍。虽然水墨画的光影表现一直是现代美术史的评价标准之一,但涉足这一领域者,仍不过寥寥数人。其中成就卓著者,当属林风眠、李可染。

陈辉是这一领域的少数探索者之一。他将西画中的“中心用光”引入水墨:将画面的主体放在“聚光”下,利用强烈的视觉对比吸引注意力,达到分清主次的刻画效果。在不断地尝试和调整中,陈辉找到了中西思维和技法的平衡。无论是民居建筑还是室内陈设,都表现出了个人语言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实现了视觉冲击和韵味品读的结合。

陈辉完整地接受了前辈们留下的乡土主义视觉遗产,对于陈辉而言 “乡土主义”不再是前辈们所画的现实场景,民俗生活,乡语俚曲,也不再是具有地理价值的山川地貌,以及有关乡村的文献及故事,而是一个可以无限冥思的道场,一个充满东方浪漫主义的精神幻象。

水墨画正在逐步将时代性、民族性的本土化意识与外来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中西合璧的可能……将中国画所具有的内涵与气韵、抒情与感悟的心境同西方现代绘画语言合理地裁剪……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嫁接移植之路,让中国画旧貌变新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