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清平乐——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

发布时间:2018-09-14

01.jpg

清平乐——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承办单位:《水墨味》杂志社

学术主持:刘石

艺术指导:杜大恺

策  展  人:项堃

展览时间:2018.9.15-10.15

开幕时间:2018.9.15下午15:00

展览地点:深圳平安金融中心83层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韩美林、杜大恺、刘巨德、苏士澍、王玉良、冯   远、戴顺智、唐绪祥、韩敬伟、鲁晓波、刘   临、陈   辉、刘   石、王   巍、杜鹏飞、丁   荭


展 览 前 言


水木清华,众秀所钟。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百余年来,清华大学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强贡献了无数人才,也为中国文化的绵延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风景旖旎的清华园中,有这样一批学人,他们执教上庠,著述为本,授业为功,又在书画领域造诣极高,风神独具,却不事张扬,宁静自处。他们不仅是人文学术的传播者,也是中国文化的践行者。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立足时代,崇仰文化,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特邀清华大学十六位教授书画家,携其力作佳构,雅会于改革开放最前沿,意义可谓深且远焉。


唐宋有词牌名曰“清平乐”,撷作展名,既寓时代之清明承平,亦喻清华、平安携手合作,共奏华美乐章。不其宜乎!


作品欣赏


韩美林,1936年生于山东济南。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委员会会长。代表作有:书法作品古文字集录《天书》;巨型城市雕塑《迎风长啸》、《大舜耕田》、《百鸟朝凤》等;设计作品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徽、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航空飞机内饰、2008申奥会徽、2008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等。出版有:《山花烂漫》、《美林》、《豆蔻梢头——韩美林人体艺术作品集》、《韩美林岩画艺术集》、《闲言碎语》、《韩美林自述》、《前面是未知数》等。

02.jpg


03.jpg

韩美林  岩画之一  69×49cm  纸本设色


二十多年来,我关注的目光紧随着他。一路下来,我已经眼花缭乱,甚至找不到边际与方向。一会儿是一片粗砺又沉重的青铜世界,一会儿是滑溜溜、溢彩流光的陶瓷天地;一会儿是十几米、几十米、上百米山一般顶天立地的石雕,一会儿是轻盈得一口气就可吹起的邮票;一会儿是大片恢宏、变幻万千的水墨,一会儿是牵人神经的线条,或刚劲或粗野或跌宕或飞扬或飘逸或游丝一般的线条。一切物象,一切样式,一切手段,一切材料,都能被他随心所欲地使用乃至挥霍,他要的只是随心所欲。


他的艺术是由三种基因编码合成的。一是远古,一个现代,一是中国民间。……因此说,美林的艺术既是现代的,人类性的;又是地道的华夏民族的灵魂。


——冯骥才



杜大恺,生于 1943年8月8日,山东龙口人。
1980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04.jpg


05.jpg

杜大恺  绣球花  41.5×29.5cm  纸本设色


当今画坛不少人炫耀技艺而忽视技艺后面的人文精神,过分强调表现自己的个性而忽视社会大众的共性和理想诉求,刘巨德坚持的艺术理念,他的艺术实践和取得的杰出成果,难能可贵,对我们大家有无可置疑的借鉴意义。


——邵大箴



刘巨德,1946年出生,蒙古族。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3年任云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1978年考取庞薰琹教授研究生,研学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之比较,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学位委员会主席。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协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专著《图形想象》、《面对形象》,出版画册《刘巨德素描集》、《刘巨德中国画作品集》、《刘巨德油画作品集》、《刘巨德写生作品集》、《刘巨德陶艺雕塑作品集》、《刘巨德扇面百图集》、《浑沌的光亮—刘巨德艺术作品集》。

06.jpg


07.jpg

刘巨德   后草地  71.5×29cm   纸本设色


刘巨德常以庄子「浑沌」喻解艺术创造之路,其着眼点侧重艺术创造的无限可能,艺术创造须凭借艺术家本性,艺术创造又是难以规范,更是不可违心违性地改造定制的。古人论诗,有「气以实至,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之说。刘巨德绘画艺术之引人入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凭借本性的自由发挥。在他的画前,我们感受生命自然流动的韵律,感受画家舒畅而又沉着的创作心态,那正是他所向往的自然万物「投入心泉的倒影」。


——水天中



苏士澍,1949年3月生于北京,满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文物出版社名誉社长、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书法丛刊》主编、西泠印社理事。主编多卷本《中国书法艺术》、《中国法书全集》和百册《中国历代法书精品大观》等。

08.jpg


09.jpg

苏士澍  江山如画 69×46cm   纸本墨笔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书法作为艺术之中的一个门类,亦离不开文学。因之,文学和书法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文学和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文化大视野中,书法和文学都是表现心灵情韵的艺术。书法受文学观念和审美模式的影响,在艺术审美大视野中,书法与文学、绘画、印章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诗文不仅是书法家最重要的表现内容,而且将丰富的情感内容外化到书法的情感线条符号中,使以线表情的书法成为中华民族深层心理的艺术形式,并禀有了独特的文化意蕴。


——苏士澍



王玉良,1949年生于山东烟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庞薰琹艺术研究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会委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

10.jpg


11.jpg

王玉良  水墨造像之一  59×48cm  纸本墨笔


玉良最初学中国画,后来又从事水彩、水粉,因为重视多方面的修养,所以后来所作水墨山水,意境笔墨很有内涵,为同行所称道。


王玉良的路子比较宽的,因为他很早就关心史论,好读书,又有扎实的水墨基本功,能够深入传统,同时注意信息。由于思想活跃,而不为传统所束缚,借鉴西方,但不为西方所制约。他最近创作取材多为典型的文物遗址,或古老街巷。他的取景构图有时参照摄影角度,但能与笔墨结合,新鲜而不勉强……同时我也有一点担忧,即是:不要把自己的风格定型得过早,而不能自拔,甚至可能引起一批追逐者;应该作为一个探索过程,则前面的路子会愈走愈宽广。


——张仃



冯远,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教授。

12.jpg


13.jpg

冯远  母子图   146×116cm  纸本设色


冯远属于典型的学者型画家,他酷爱文史,博览群书,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和绘画评论,不仅文笔流畅,词采华茂,而且条理清晰,见解深刻。他作为学者型画家睿智的地方,就在于他对学院写实(写意)、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三种绘画,都能够采取理性分析和科学批判的态度。立足于学院写实(写意)绘画的基点,追求在古今中西融合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中国人物画体系的艺术理想,是他相对恒定的价值判断标准。


——王镛



戴顺智,1952年生,北京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戴顺智画集》、《戴顺智线描集》、《线描造型艺术》、《戴顺智小品画集》、《戴顺智肖像作品集》、《戴顺智水墨画集》等。

14.jpg


15.jpg

戴顺智   牧牛童之一  58×48cm  纸本设色


戴顺智是老实人,不喜好欢宴夜饮,不耐烦高谈阔论,喜欢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待在画室,濡墨吮毫,画着他自己的画儿,这也是一份选择。耐得寂寞,得了清静,净化了心灵,纯粹了笔墨,俯仰之间,得失在其中矣。这样,又恰恰暗合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追求的是典雅,闲逸的高尚趣味。因之,他的画品格是上乘的,章法上往往自出机杼,笔下人物意态闲雅,点画之间,虽着墨无多而清新俊逸, 神彩飞扬。这样的画儿,是有看头的,内行能看出手法门道,外行可以体会意境味,悦目,养人心性。老实说,只有这样的画儿,才能上得厅堂,入得书房。


——范扬



唐绪祥,1955年生于广西阳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金工艺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传统工艺研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编委。多次在国际国内举办和参加展览,多次出版个人画集,艺术理论专著曾荣获国家一等奖与特等奖。

16.jpg


17.jpg

唐绪祥   花卉之一   68×68cm   纸本设色


刚开始看唐先生的画,多少有一种“满”的感觉。“满”处理得好,是一种气势,处理不好,便是“塞”。中国画讲究构图上的“留白”,“留白”既能让作品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空灵效果,更有整体上“计白当黑”的美学要求。所以,不断深入地赏读唐先生的作品后,眼前始终都有几朵祥云轻轻地飘过,这委实是他的高明之处,这几朵标志性的白云,既成就了画里的气眼、又补充了“留白”。这就极好的解决了“满”的问题,让“满”留白,让“满”透气!


——钟廷良



韩敬伟,1957年生于沈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中国画的意与色》、《中国画质地表现》、《韩敬伟画集》、《国画写意山水绘画手稿》等。

18.jpg


19.jpg

韩敬伟  秋江渔隐图   50.5×40cm  纸本设色


韩敬伟不独在“行万里路”中磨炼自己,又喜读群书。他和他的同代人同样喜读卡西尔、苏珊•朗格,却又嗜读老、庄哲学和古代画论。所以,他在倾向于现代时不忘民间,在20世纪90年代国学回归的热潮中,又做艺术的大幅度调整——题材上向山水画的集中,形式上向传统笔墨的回归,并于世纪之交趋于成熟。在那些繁皴密擦的满构图上,穿插着墨雾、祥云、老屋、色树和装饰性的田垄节奏,墨与色、枯与润、密与疏交错谐和于他喜爱的黄土高坡上。


——刘曦林



鲁晓波,1959年生于湖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设计产业联盟理事长。出版有《数字图形界面艺术设计》等。

20.jpg


21.jpg

鲁晓波  鹤  136×68cm  纸本墨笔


当我见到野生丹顶鹤的时候,它动作举止的优雅和翩翩起舞时的仪态万千,让我深受感染;除了它呈现的那种美的姿态以外,它还象征着纯洁和高尚的美德,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鹤也有长寿、高洁之意。在我深入了解鹤的过程中,我发现,鹤在当今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很理想,我们现在想要观察到鹤,拍到鹤必须要到一个生态环境很美好的地方去,所以对鹤情有独钟也是因为自己的一个情怀,就是希望能通过画鹤,表达我对自然生态的一种向往和对目前环境问题的一些思考,希望以此唤醒更多的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如今,虽然我专注绘画时间有限,但我很珍惜自己有这样的情结和创作冲动。我想,这就是一个人对理想的执着吧。


——鲁晓波



刘临,1959年生,吉林白山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外聘教授。

22.jpg


23.jpg

刘临  惠安女之一   41×32cm  纸本设色


我的创作总体上趋于清新、淡雅,“透出淡淡的书卷气”,这正是我努力探索的美学风格。对色彩的追求归于恬淡、含蓄、内敛,努力营造和谐、“纯’”、“静”的审美样式。我在工笔画色彩处理中,主观因素极强,一般不按客观真实再现,追求色阶和纯度的微妙变化,在淡色系中找变化,注意处理墨与色的互补关系,墨色薄透灵动,色彩清纯典雅,生机中不乏凝重,强化高雅和灰度的平衡关系,营造自己的色彩理念,释放独特曼妙的情怀。


我尝试在传统神韵与现代形式语言中寻找新的工笔画造型语汇,使自己作品既保持传统的承传基因,又不失为自由的、意向性的甚至超越边界的个性化形态。


如何寻找新的突破,如何在审美意识、表现形式、技法与精神品格上释放现代情怀似乎是当代工笔画家探索和思考的新维度。无需绞尽脑汁地去创造若干种“新技法”以图醒目,更切忌在制作上“玩花样”而背离工笔画的本体。有意味地创新和融合是催生现代工笔画的孵化器,旁征博引是丰富这一古老画种的科学态度。少些“粉饰”,去掉“雕琢”,不为“取悦”,留下真实体验,让画面表达自己的境界,融入自己的精神,而外化为个人品格。


——刘临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当代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及论文发表于《美术》、《文艺研究》、《装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美术报》等刊物与报纸,出版多本学术专著及个人画集。

24.jpg


25.jpg

陈辉  古风遗韵  67×26cm  纸本墨笔


他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宁和静谧的无人之境、悠远隽永的形式韵致,使他逐步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特征,在每次画展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而且以它鲜明独到的视觉形式夺人眼目。


在陈辉的笔下,一是解决了画面虚实和大块黑白灰对比的图式效应;二是解决了绘画作品内涵中历史文化与当下的时间、空间含义;三是使作品的主题内容通过虚实相间的整合再造,突显了传统文化精神与审美趣味相谐的浓厚氛围,引人入胜、发人遐思,意味绕梁。


——冯远



刘石,1963 年生,四川大邑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研究,曾在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多国高校任客座教授。出版有《书法与中国文化》、《苏轼词研究》、《有高楼杂稿》、《有高楼续稿》等。

26.jpg


27.jpg

刘石  万里江湖一叶身  69×46cm  纸本墨笔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奇妙也许就在这里:书法是写字,人人都会写字,却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书法家;书法有技法,技法的掌握虽不容易,更难的却是技法之外的学识涵养。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代表了古往今来典型的文人书家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也应当成为当代爱好书法的学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刘石



王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国内各届重大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与个人收藏。出版专著、画册多部。

28.jpg


29.jpg

王巍  雪霁凉山州  190×180cm  纸本设色


王巍接受过严格的学院派绘画基础训练,基本功较强、悟性好,再加上多年的速写、素描、写生、创作的勤奋实践,具备了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王巍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是健康阳光的,没有病态、做作的成分,这跟他纯真朴实的性格和他对画中人物生活的体验分不开的。他作品中线条的韵律、节奏、张力都焕发着大气磊落的气息,在笔墨背后使直观的形象转化为有生命特征的意象形式。他具有组织大场面多人物大型创作的驾驭能力,并且是一位多产的青年画家。他的艺术天赋与造诣在他的同龄人中是较为突出的。


——冯远



杜鹏飞,1970年生,辽宁人。曾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14年起担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教工书法协会会长。自幼习书,雅好书画收藏与鉴赏,业余从事民国美术史研究,出版有《百年清华学人手迹选》、《姚茫父先生编年事辑》等。

30.jpg


31.jpg

杜鹏飞  未成却恐联  69×22cm  纸本墨笔



吾亦爱吾庐,时还读我书。抚琴梅雪后,观鹤桂香初。

好饮良朋远,耽诗古砚疏。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杜鹏飞



丁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中国青年国画家大展银奖、全国第二届工笔画大展银奖、世界遗产大会国际书画大赛展铜奖等荣誉。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成都现代美术馆、温州市美术馆、年代美术馆、香港Anna Ning Fine Art Gallery收藏。

32.jpg


33.jpg

丁荭  酴醾为枕睡为乡  113.5×43.5cm   纸本设色


丁荭生长于江南水乡,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到国美的国画系,后又在清华美院读了硕士,再到现在的博士,直至留校任教,一路走来,既经历过严格的西方美术造型训练,也体验到了中国画笔墨的趣味。


清代恽南田曾说:“寂寞无可奈何之境,最宜入想。”丁荭的作品既有清澈高旷的《水上烟》,也有繁花锦簇的《神秘园》。但所有这些景色尽被作者笼罩在一片清净脱俗的寂境之中。


当我们走入这寂境,感觉到时间在她的画中凝固。身处喧嚣中的我们看着画中的他们,仿佛注视着内心中的自己,看到那已经久违的安宁和宽广,弥漫开来。在我们的心灵曾经栖息过的地方,依稀唤起许多年前的记忆--许多先辈们曾经相信和执着过的东西。


也许会有那么一天,她的艺术会带你进入永恒之境。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