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文章

01关于中国画教学

艺术教育者应把艺术理想、博学传统、独立思考、审美价值、品位修养、体现时代视为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的目标。具体实践时,需要的是对传统的梳理和放眼世界,在传承与融合中突破与超越,在中西合璧中嫁接和移植,倡导艺术的批评精神和开放式及讨论式的教学思想,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方法,因材施教,注重特色,在艺术坐标和艺术取向上有独立判断,强化艺术独特口味和自我相貌,通过作品展现出艺术的表现魅力和时代风貌。

02王涵画展前言

2011那年,王涵同学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三年多来,她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善于思考,注重积累,勇于开拓,勤于问师。她对绘画艺术有独立之判断力和独特的选择能力,对艺术之魅力有挥之不去的陶醉与徜徉,信守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和奋斗目标,专业基础水平与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但她并不满足于课上的习作基础练习,而更多地关注课下的思考与研学,并以独到的视角,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向着蕴涵民族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当代水墨艺术做着大胆而系统性的实践,且已逐渐形成了颇含中国哲学思想,意蕴深远,画境雅致,风格

03【甄至沙龙】“甄品至真至美”之“丹青雅韵”——陈辉谈国画品鉴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著名评论家张晓凌先生曾这样评价陈辉:水墨画的光影表现一直是现代美术史评价标准之一,他是其中少数探索者。他开创的光影徘徊乡土主义景观所构建的新水墨形态,不仅颠覆了文人画自娱性美学原则与图式结构。也与北欧自然神秘主义风景及日本的“朦胧体”水墨大相异趣,他的作品预示着更丰富、更动人新水墨时代到来。

04流光徘徊中的乡土主义景观

2010年,在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陈辉的《中国文化》系列之二获得优秀奖。评委们并未以颁奖辞或其它什么方式来说明它受到青睐的原因。我私下揣测的理由是,陈辉所创造的光影迷离的幻象,是对平庸单调评选工作的最好补偿。作为新水墨探索之作,《中国文化》可谓集中了陈辉近年来关于“光影”叙事的积极成果,从中不难看出中国画当代形态探索的智慧抉择与有效途径,而以光影叙事所强化出的乡土景观,在一个国际性展览平台上,则显得意味深长。光影徘徊,游移,晦冥中时隐时现的庭院、器物、家具、木作、遗址,以及由此洋溢出的东方意味,与

05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写实国画新技展示》(1995年)、《绚烂明丽——陈辉》(1999年)、《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陈辉》(2006年)和《大气影像》(2009年)清晰地勾勒出了陈辉艺术发展的轨迹。它们所呈现的是一个艺术风格和创作主题不断变化的陈辉,先从写实国画风景转向色彩绚烂的半抽象静物,继而转向纯以水墨来表现的充满光感和空间意象的风景和室内景物,最近几年,大气磅礴的抽象水墨又成了他专注探索的领域。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专有“变化”一章,指出“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

06“高秋独眺,霁晚孤吹”

陈辉像是为了他的这些画来到这世间的,与生俱来的还有他那单纯、明净、从容、优雅的灵性,——而这些画也似乎等了他许多年。

07重估中国当代绘画”之十四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绘画处于激烈变革的时期,一大批艺术家为冲破固有的美术范式做出多种尝试和探索,力图重塑艺术的面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实验水墨”孕育而生。所谓“实验水墨”,顾名思义,是对中国传统水墨的实验性革新,它包含着西方现代文明的艺术精神,同时,又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根脉之上的价值观,因此,有人说,“实验水墨”不是传统的,也不是西方的,而是当代中国社会精神状态的创造性表达。

08冯远序

陈辉是近年来美术界,尤其是水墨画领域涌现出来的一位成绩斐然的青年画家。从他第一件获奖作品在全国性大展中引起学术界关注起,我就一直注意着这位新人的每一步变化。近年以来,陈辉新作泉涌、佳作叠出,他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宁和静谧的无人之境、悠远隽永的形式韵致,使他逐步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特征,在每次画展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而且以它鲜明独到的视觉形式夺人眼目。

09《中国书画周刊》之——陈辉:光影交会间的真实、虚幻与感动

走进清华美院B543画室,顿时,一股深沉、宁静之感充斥了身上的每个细胞,甚至有种庄严的感觉,不禁驻足,肃目。在这里,你只想静静体味。这般静谧,让人不愿打破,哪怕连呼吸声都不愿发出。可心中的暗涌又让你忍不住想要大口呼吸。这时,恐怕要感谢鱼缸中的潺潺水声,让你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不至于让呼吸声打破这份宁静。

10自我归宿水墨中

水墨绘画的渊源 中年的艺术之人很是尴尬,不大不小、不老不少,上够不着天、下又踩不着地。进一步谈不上功成名就,退一步也不可能海阔天空。他们需要的就是通过各种“风格化”的方式,尽可能快的确立自己、尽可能早的显现自己。而这其中最有效的自我确立办法就是“归类”,将自己的艺术作品划入到那些声势显赫的“门派”之中,尽管这些“门派”之间在观念、语言、诉求上的差异微乎其微,也挡不住这种自我划归的步伐,因为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选择。也是源于此我们如今的绘画艺术才会门派林立,才会不可思议的形成这样或者那样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