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文章

01亦真宜幻之诗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辉的水墨作品,以其文化的主题、深邃的意蕴、淳朴的诗情,流露出浓郁的江南文化“意绪”,特别是对远逝文化的追怀,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以抒情语言表现出的对精神极地的终极关怀。越过清新明丽的江南水乡、古朴幽静的皖南老屋、华贵肃穆的皇家庭院,以及西北大山的高空长风,还有威尼斯水域等西欧风光意象,我们感受到的是随意却又经心的手法处理与深浸了千年文化的气息,它们蕴含着怀旧与发现的诸多可能性,而我们似乎在其深处看到画家对形式意义上深思。

02诗意的风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陈辉就开始悄悄的专注彩墨画探索。那时,他的画一面世,便赢得专家们的认可,寻常百姓的叫好。无论是官方,还是私家, 索画者络绎不绝。有人喜欢他的画,他自得其乐,或慷慨相送,或小取笔润以励再出新作。陈辉的绘画创作在他的同代人中,是入道较早者,也可谓佼佼者。

03流 光 徘 徊

20世纪中国画发展无法回避的历史情境永远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从高剑父、高奇峰“岭南画派”的折衷中西开始,到徐悲鸿、林风眠各不相同的中西融合,中国画伴随着西学观念与图式的不断“侵入”而获得发展。这种趋势,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国画谋求突破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之一。读陈辉的水墨近作,其感亦然:在流动着的光影水墨之中,徘徊着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传统”—它的图式美感与传统中国画有所区别,显现出西画的某些特质,但同时它又没有丧失中国画雅淡至美的意象空间。细细辨之,陈辉对中国画独特的感受与表达,是紧承林风眠、吴冠中“中西

04多极一体

同当今世界既多极化又一体化的大趋势相同步•陈辉的画尝试多极因素的综合平衡•而又升华出自己清新明丽、空灵透脱的独特面貌,实在可喜可贺。

05遥 远 的 “ 技 痒 ”

“技痒”,这是我读陈辉、李睦、智南、君瑞、曲欣、袁佐绘画作品的最初感受。 六位画家的作品视觉样式有具象、表现、照相写实或超现实之分,材料也不同,但就整体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而言,对“绘画性”的追求是他们鲜明的特点。

06陈辉水墨画:诗与思的生命情怀

陈辉的绘画语言是有其独特性的。在今天艺术的探索无所不用其极,似乎一切表现的可能性都被穷尽了的背景下,拥有自己的个性尤其珍贵。但陈辉的画面给人的感觉却又丝毫不显得突兀,光与影的自由嬉戏,笔与墨的婉转相就,敷演出一派“万物皆自得”的风光。他的画面是和谐的,散发出一种“静穆的伟大”,其中没有刻意标新立异的“恶劣的个性化”的勉强和挣扎,没有中西绘画语言不兼容而发生的撕裂和别扭,一切似乎本该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陈辉的绘画甚至是中庸的,既有古与今的交响,又有中与西的调和;既有抽象与具象的统一,又有写意与写实的融合。

07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我与学东相识八年,缘起艺术一线牵。那时,他曾拿来多幅人物写生画让我提意见,当一幅幅造型生动,独具个性的习作掠过眼前 时,我就意识到学东的艺术潜质和探索新作将在不久的时段得以释放和展现。以学东此般的勤奋学习状态和善于观察的绘画意识及超乎寻常的作品积累,必将会奠定他坚实的艺术基础,为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寻找到一处属于自己的那块光亮。

08积铢累寸 即景生情

水墨写生多年,积存下来的水墨小品已逾千幅。得自己满意之作也不过百余件。 经由多位道友之建,才有出版这本写生集的想法。
这本水墨写生汇集了不同年代的不同时段的不同内容。有带学生深入生活的下乡写生之作,有出访游历时的即景写生,有主题性创作前赴实地考察的素材收集,还有对生活即情感悟的记录……

09水韵墨趣

这里展出的水墨实验作品,是2012级和2013级美术学和设计学研究生选修课程“当代水墨实验”课上的部分作业。作为任课教师,能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探索和发现水墨的千奇变幻,研究和总结水墨的视觉语言规律,在流动与凝固中寻求永恒的瞬间,是一件十分快慰和享受的艺事。

10意幻与精神

初见肖婷婷是在2007年的冬天,那时的她正为报考美术类院校努力学习着。看到她拿来一些并不成熟但显灵气的习作,我仿佛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小姑娘可以塑造。并非应试考试的标准化对她产生了多少影响,而是艺术的敏感和直觉让她与其他考生拉开了距离。艺术萌芽的出现或多或少为婷婷建立了信心和实现理想之路的决心,她尽情展开着驰骋的翅膀,执着地追求艺术的梦想。凭借着她的天赋和与生俱来艺术感觉,就在第二年的夏天,婷婷收到了首都师范大学国画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步入了放飞艺术理想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