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堂前依旧故人影——陈辉水墨艺术与新时代主题性绘画创作的新变

发布时间:2023-03-17

堂前依旧故人影

——陈辉水墨艺术与新时代主题性绘画创作的新变

韦昊昱


作者简介:韦昊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后,清华大学艺术史博士。
电话:18810516615   电子邮箱:weihaoyu2011@163.com


相关链接/陈辉


1959年生于安徽合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担任第11届、12届、13届全国美展评委。代表作品《中国文化》《皖南迷境异幻时》《卢沟桥之岁月》《中华瓷韵》等。


摘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长期深入当代水墨创作实践之中,秉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发展传统,深入生活的艺术准则,注重东方美学精神的原创性表达,为新时期中国主题性水墨绘画的民族性与国际化问题,探索出了一条融汇中西、自成一家的学术路径,成为考察21世纪全球化时代中国美术新风格与新气象的典型案例。本文运用艺术社会学视角,梳理了陈辉的艺术经历、学术传承与水墨创作形式语言的技术革新,揭示其水墨作品对于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文化身份与生活方式的新颖表达。这为新时代主题性绘画图像叙事、题材思路与视觉语汇的拓展出新,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本土经验与可贵启示。


关键词:陈辉;当代水墨;室内景;东方乡土主义;主题性绘画


Abstract: Prof.Chen Hui of 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has been deeply involved in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for a long time. He adheres to the artistic principles of basing himself on the local, looking at the world, developing tradition, and going deep into life,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original expression of the oriental aesthetic spirit. He has explored an academic path that integrates China and the West, and becomes a self established artist for the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theme ink painting in the new era. It has become a typical case to investigate the new style and new atmosphere of Chinese art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is paper combs Chen Hui's artistic experience, academic inheritance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ink painting creation form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sociology, and reveals the novel expression of his ink painting work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spiritual world, cultural identity and lifestyle. This provides a lot of useful local experience and valuable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theme painting image narrative, theme ideas and visual vocabulary.
Key words: Chen Hui;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interior scene; vernacular art; thematic painting


与母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的师生情缘,始于2016年的岁末冬日。在12月初的一个晴朗午后,我随导师陈池瑜教授踏入陈辉老师的工作室,为其作学术专访,深入那光影变奏、墨韵飞扬的艺术世界。自此以后,这份笔精墨妙、气韵沉雄的视觉情思,始终直入我心,让人沉醉其间,激赏再三。


20世纪以来,在传统与趋新、本土与域外、政治与学术的内在张力之中,中国现代绘画开启了观念转型、题材扩展与图式革新的演进之路,传统水墨艺术也面临着承传赓续、谋求突破的时代性命题。作为一位有着强烈学术使命感与高度艺术创作水准的当代中国实力派与学院派画家,陈辉在着力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微妙平衡之中,注重东方美学精神的原创性表达,为新时期中国主题性水墨绘画的民族性与国际化问题,探索出了一条亦中亦西、互为体用的学术路径。赏鉴他的画作,无异于在阅读一本表现地域文化奇崛妙景和人类文明历程的图像志与民族志,也成为考察21世纪全球化时代中国美术新风格与新气象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室内景”题材的选择与空间意境的提炼构建


成长于江淮大地的陈辉,自幼涵咏在皖山碧水的旖旎景致之间,安徽的一方风貌人情与文脉渊薮,为陈辉日后的水墨创作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表现题材与视觉主调。1981年,陈辉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学院对于装饰主义与现代主义的重视,使陈辉此后始终保持着一份强调形式语言、形态构成与画面肌理的敏感,尤其是他对庞熏琹、祝大年、张仃、吴冠中等老一辈“中西融合”派艺术家精神旨归的服膺、继承与发扬,更使其学缘结构得以丰富多元,奠定了开阔的知识背景与自由的发展路径。


自2003年以来,陈辉的水墨创作就多喜好围绕徽派民居独特的“室内景”建筑陈设,作为画面题材与形式表现的载体,形成了一批极具标志性的“皖南文化”系列作品。


陈辉选取“室内景”题材入画的动机,首先自然与徽派建筑的独特构造,尤其是形制安排、光线照射、室内布置等客观物理环境有关,使得画面主要着眼于空间布局、建筑结构与静物陈设,而几乎不出现任何人物形象。通过借助构图安排、比例分割、笔墨肌理、光影虚实、节奏韵律等形式语言的综合运用,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类似舞台布景的艺术意境。


与此同时,“室内景”题材的画面亮点集中在对于静物陈设的表现上,我们从《皖南遗韵》(2012年,图1)、《堂前故影》(2016年)、《老宅时光》(2016年,图2)、《家风遗韵》(2019年,图3)等几幅“室内景”代表作中可以看到,徽派民居内部陈设考究的雕花横梁、几案屏风、楹联插花、窗棂旧椅等,传递着极强的“物性之美”与符号隐喻,是经过陈辉笔下奇思妙想后的重新调配、组合与阐释。其精心设计的瓷器花瓶、座钟、古镜等物象组合,表达着庭院主人忠孝仁义、必忠必信、自省得失的修身之道与祈求全家世代平安的美好愿望。而往往在画面焦点中心两侧所直接出现的“能受苦方为志士”、“读书经世文章”等耐人寻味的楹帖联语,则是对画意主题的诗性提示与意涵升华,鲜明点出了传统中国人立身行世、淡泊明志的生活真谛,表达着乡村社会地方百姓朴素的文化心理、伦理纲常、宗族观念与家国情怀,亦是陈辉内心的情感独白与理想世界。这促使他不断探寻着建筑这一凝固音乐背后的视觉绝响,描绘出堂前依旧故人影,皖南迷境异幻时的悠远画意。


image001.jpg

图1 陈辉《皖南遗韵》200cm×160cm 2012年


image003.jpg

图2 陈辉《老宅时光》70cm×70cm 2016年


image005.jpg

图3 陈辉《家风遗韵》136cm×68cm 2019年


从画理逻辑和主题意境上看,陈辉巧妙地将有关画面主题内容的叙事性描述,隐藏在其极具表现力的构图设计与笔墨语言之中,进而将视觉场景提炼为一个高度意象符号化,具有独特风格特征与浓厚中国历史文化情境的“意义空间”(Meaningful Space)。其目的正在于表现物是人非、光阴流逝的历史感与怀旧感,将宇宙气象与人间情感融入“半抽象”形态之中,呈现出历史的时间性流动与意境的永恒性存在。画面中虽不出现人物,却是处处睹物思人,人物是无处不在的,正如苏轼诗中所言:“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这种带有超现实效果的空间意境形塑,使得观者体味出中国艺术“无我之境”的永恒魅力。


二、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段的观念变革


近年来,陈辉先后完成了中国文化系列、欧洲印象系列、新山水系列、故土家园系列、大气影像系列(图4)等一批水墨力作。题材也由室内的微观近景扩展至室外的宏阔远景,有时在表现雪域高原、远山浩渺、云气氤氲,乃至地震、海啸等灾难题材时,已经大胆脱离具象符号,将诗意表现、个体抒情与雄浑气魄互为缠绕,显得更加多元自由,带有强烈的开放性、实验性与探索性,拓展了新时代中国画主题性创作题材的表现空间与思考议题,也是其作品技术含量、个人面貌与艺术水准之所在。


image007.jpg

图4 陈辉《大气影像》系列之一  160cm×200cm  2007年


在《山川异域》系列(2020-2021年,图5)、《皖南冬暮》(2020年,图6)、《太行苍茫》(2021年,图7)、《山村的夜晚》(2022年)、《山谷雷声》(2022年)、《深山崖壁隐烟火》(2022年,图8)等近年新作中,陈辉对画面构图的安排与中国传统绘画图式形成了较大区别,增强了水墨山水的光感变化与视觉冲击力,构建出一种既神秘梦幻,又带有中国文化精神与审美趣味的“诗性空间”,并和观者的本土生活经验互为共情,这成为陈辉水墨创作的特色与贡献之处。


image009.jpg

图5 陈辉《山川异域》系列之七 47cm×75cm 2020年


image011.jpg

图6 陈辉《皖南冬暮》200cm×160cm 2020年


image013.jpg

图7 陈辉《太行苍茫》200cm×160cm 2021年


image015.jpg

图8 陈辉《深山崖壁隐烟火》200cm×160cm 2022年


而在画面的比例分割与量感调配方面,陈辉将现代构成主义的比例美感与视觉张力,带入水墨的创作构思之中,以二维平面视角提炼归纳形态各异的自然物象。这在他的《威尼斯码头》(2006年,图9)、《圣▪莎菲汉小镇的早晨》(2011年)、《故都遗韵》(2013年)、《东交民巷老教堂》(2019年,图10)等有关国内外建筑民居题材的写生作品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image017.jpg

图9 陈辉《威尼斯码头》52cm×70cm 2006年


image019.jpg

图10 陈辉《东交民巷老教堂》200cm×160cm  2019年


朦胧的光影变化是在陈辉水墨创作中占据首要地位的表现特色。陈辉注重在现实写生中获得鲜活生动的现场感,同时画面中的光影布置又并非全然来自真实,而是巧妙引入了伦勃朗式的中心用光手法,主观性地将某些非确定性的光源带入画面之中,利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与逆光表现,构建主次分明的舞台式布景,引导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作者希望他们所聚焦的心理视点上,如独特的地形地貌(山峰、梯田、河流、瀑布、码头等)、传统建筑(民居、农舍、苗寨、胡同、佛塔、拱桥等)、室内陈设(槛窗、桌椅、屏风、楹联、静物等)等一些带有典型中国文化象征意味与乡土浪漫主义的隐喻符号,使画面具有集中感、纵深感与空间感。因此,光影成为了陈辉引导观者探寻视觉空间与情感世界的一把关键钥匙。


三、“东方乡土主义”与中国人时代精神的展现


陈辉的水墨创作不仅仅满足于对技法创新的探索层面,他始终将水墨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的追求放在首要位置,体现出21世纪全球化时代对于中国人精神世界、文化身份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全新表达、尊重与持守,为我们找寻当代水墨发展的未来走向,提供了一条可以依托的观察路径。


这种由当代中国艺术家所创作的带有东方审美性与绘画感的水墨作品,将历史深意与现代时尚交织缠绕,表现出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东方乡土主义”与都市人文景观,极为鲜活地描绘了普通中国人恬淡、静谧、清新的传统生活秩序、天下观念与文化价值取向,以及中国人所理解的一种有别于西方的浪漫主义、诗情画意与梦幻世界。


反过来,这也将促使艺术家自身眼光下移,从艺术社会学视角,反思应当如何更为巧妙地运用中国绘画中特有的水墨形式与“诗性艺术”(Poetic Art)语言,表现中国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日常生活、社会问题与时代困惑等诸多面相。这在陈辉的一些有关农村生活变迁、旧城胡同街巷与老工业区改造等题材的写生小品和扇面作品中,是暗含着作者的这份深意与思索的,正如陈辉自己所言,他的创作关怀在于“通过光感的方式让我们重新领悟历史的回归,以提升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自省意识”。


四、余论:陈辉水墨艺术与新时代主题性创作题材的新变


通过对于陈辉水墨创作的分析和考察,我们得以管窥新世纪之后中国水墨艺术所走出的一条民族化与国际化探索之路,并进而牵涉出对于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范畴、题材与性质的再认识问题。从陈辉的水墨作品中可以看到,新时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不一定皆是表现天下更迭、战火纷飞的历史大事件,那些普通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中情意深长、细腻真挚的言出心曲与所思所感,也应当是主题性绘画不可或缺的关注范围与表现题材。
实际上,在这一方面,陈辉已然作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示范。在2017年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绘制的集体作品《中华瓷韵》中(图11),陈辉等人选取已形成个人标识性的“室内景”题材,集中描绘了宋代五大名窑瓷器高低错落、风格各异的造型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南北方窑址背景与民居建筑等历史场景。陈辉在画面中继续沿用了自己一贯善于对物象作重组调配的表现手法,在一个显然并非物理真实的民居环境中,协调处理了重屏、窗棂、几案、花架、器形、窑场等对象的比例位置、聚散疏密等视觉要素之间的关系。画面中的许多细节之处也暗藏作者的巧思,如采用重屏的形式作为室内近景的瓷器陈设与室外窑场、远山等风景的分割界限,通过由近及远的视角延伸与中心光源的明暗变化,营造出时空交错的历史感与穿梭感。作者还在视点正中央的屏风上,以水墨方式大致描绘了宋人王希孟的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暗示出今人对于两宋时代中国人“尚意重雅”之文化语境和美学品格的追忆与怀想。


image021.jpg

图11 陈辉《中华瓷韵》270cm×440cm 2017年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陈辉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先后创作了《使命重于泰山》、《情暖人间》、《众志成城》与《光暖火神山》(图12)等表现抗疫题材的主题性作品。在《光暖火神山》的场景刻画中,陈辉集中表现了2020年年初武汉火神山医院仅用10天时间建成使用的施工场面。画面选取俯视视角,以干练明快的墨线勾勒出方舱医院板房、推土机、吊车等对象,通过深沉凝重的黑白关系对比,烘托出悲怆压抑的视觉氛围。然而,在抗疫初期的艰难时刻,作者在画面上方特意安排的一束阳光却穿透阴霾,照耀在大地之上,象征着终将来临的光明与希望。与此同时,那些整齐划一的医院板房与夹杂其间的施工机械,又将画面分割出多个错落有致、垂直平行的局部,展现了平凡却伟大的建筑工人群体加班加点、热火朝天的高涨热情,这背后彰显的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体现的是党和国家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人民意志。


image023.jpg

图12 陈辉《光暖火神山》46cm×69cm 2020年


总而言之,陈辉的水墨作品常常通过一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思考方式与观察视角,将符号化、理想化的日常生活题材,与个体生命、社会变迁、民族审美、国家命运与时代浪潮等宏大命题紧密勾连,其历史感和现场感的精心重建与强烈凸显,背后正蕴含着一位当代中国艺术家东方意象思维与朴素人文情感的表达。


赏读陈辉的水墨创作将会使我们再次深思,当代中国画家应当如何使“半抽象”的东方式水墨具有主旋律性?这亦引出了我们对于当代中国文化传统承继与延续问题的讨论,即如何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重新阐释与表现本国文艺的独特价值与深远魅力,成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主题性绘画创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这得益于艺术家根植在东方美学和民族立场之上的文化自信与高远情怀,有赖于主题性绘画图像叙事、题材思路与视觉语汇的拓展出新,从而彰显出属于这个伟大新时代的中国美术新风格与新面貌。由此观之,陈辉的水墨艺术确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的诸多本土经验与可贵启示